奇客漫
  1. 奇客漫
  2. 耽美小说
  3. 小招说:魏晋南北朝
  4. 第333章 333 李光弼与郭子仪
设置

第333章 333 李光弼与郭子仪(1 / 2)


李辅国的悲惨下场,意味着郭子仪和李光弼将有一个很好的结局,因为,政坛上通常坏人完蛋,好人就欢如圣诞!

李光弼没有郭子仪那种宠辱不惊的胸怀,所以,他死得比郭子仪早一点,只活了五十七岁。

我们之前说到了唐肃宗听信宦官鱼朝恩的话,不听李光弼正确意见,下命李光弼冒险进攻洛阳。

这导致了唐军大败,只好退守闻喜。

之后,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,唐军也因此没有全军覆没。

唐肃宗知道是自己轻信鱼朝恩导致唐军失败,当下没有责怪李光弼,而是加李光弼开府仪同三司、侍中、河南尹、行营节度使。后又任命他为河南副元帅、太尉兼侍中,统率河南、淮南、江南、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,出镇临淮,进攻史朝义军。

李光弼挥军前去收复许州,斩得叛军首级一千余级,擒获叛将二十二人。

史朝义分兵进攻宋州,李光弼领军救援,将其击退。

不久,史朝义走投无路,自杀身亡。

安史之乱被平息,李光弼一直是唐军平叛主将之一。由于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,指挥唐军歼灭叛军有生力量,为平息内乱立了头功,《新唐书》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,"战功推为中兴第一"。

之后,李光弼又率兵击败袁晁义军。经十余次交战,唐军最终击败义军,俘获袁晁。

唐代宗下诏增李光弼实封食邑二千户,授其儿子为三品官,又赐铁券,"名藏太庙",绘像于凌烟阁。

李光弼成为和郭子仪并列的名将,千古流芳。

他虽然战功卓越,但是,却遭到宦官鱼朝恩、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。

宝应二年,公元763年初,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乘虚攻入关中,占领长安。

唐代宗出逃陕州,急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。

李光弼害怕遭到鱼朝恩等陷害,拖延未去。

其后,吐蕃被关内副元帅、中书令郭子仪打败。

唐代宗返回长安后,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,李光弼再借故诏书未至而推辞,率军回到徐州收租赋。

唐代宗再诏李光弼入朝,李光弼还是害怕宦官鱼朝恩、程元振的加害,仍不敢去长安见驾。

李光弼在徐州不敢入朝,这样一来,威名顿减,他的部将田神功等人对他的敬畏态度大有变化。

李光弼因而不得志,感到耻辱、惭愧,致使忧郁成疾,于广德二年,公元764年七月十四日在徐州病逝,终年五十七岁。

唐代宗为他辍朝三日,遣使吊恤其母,追赠太保,谥号"武穆"。在李光弼出葬之日,李豫还命百官送葬至延平门外。

李光弼在面对鱼朝恩上,就比不上郭子仪了。

郭子仪也受到鱼朝恩的陷害,把天下副元帅的职务都弄丢了,然而,他对鱼朝恩,竟然还能敞开胸怀对待。

郭子仪在抵御吐蕃时,鱼朝恩就指使人挖掘他父亲的坟墓,目的就是为了逼郭子仪举兵造反。

然而,郭子仪没有,他入朝之后,唐代宗将此事告诉他,他流泪说:“我长期带兵,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,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,这是上天惩罚,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!”

这话,只有自责,没有责怪别人!


设置
字体格式: 字体颜色: 字体大小: 背景颜色:

回到顶部